倾全省之力做转型文章

8月24日,华北最大的石油压裂支撑剂生产线在我省沁源投产。现场,山西晖源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小虎说,同样产品,原先一吨最多能卖到四五百元,经过加工成支撑剂,一吨能卖到一千多元,资源的价格翻了一番。这是山西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历史性镜头。
    不再“一煤独大”,矢志多元发展,深化转型思路、拓宽转型路径,趟出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资源型经济科学发展的新路径,山西持久发力。
    2008年金融危机、2012年以来煤炭价格的持续下跌,双重困难叠加,让山西人品味出省委、省政府提出转型发展、跨越发展的必要性。它,事关山西未来。
    如何转型?袁纯清认为,从趋势上讲,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、从粗放能耗型增长到集约节能型发展的工业化;从驱动上讲,是依靠科技进步、劳动者素质提高、管理创新的工业化;从产业上讲,是第一、第二、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化;从形态上讲,是资源消耗低、环境污染少、可持续的工业化;从经济学角度讲,是投入产出比高、经济效益好、增长速度快的工业化;从目标上讲,是落后生产力得到淘汰,先进生产力得到发展,清洁发展、绿色发展、安全发展的工业化。
    煤电“联姻”互利双赢、非煤产业占比逼近半壁江山、装备制造跃升为工业第三大支柱、电力实现利润第一次超过煤炭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速明显加快——2010年至今,山西以工业新型化为重点之一的转型发展,为山西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    2010年7月29日,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干部大会上提出,山西的优势在煤,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,山西的新型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要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,概括起来就是“以煤为基、以煤兴产、以煤兴业、多元发展”。
    4年工业新型化实践成效凸显:全省经济总量率先“跃”上万亿元大关,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一步跨上万亿元台阶,成为资源大省向现代产业大省的精彩开篇。
    4年来,山西“以煤为基、多元发展”现代产业新体系初步建立,把煤炭“吃干榨尽”、逐层减量利用,循环经济作为煤炭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,新型煤化工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,通过政策支持、技术引领,新兴产业得到壮大。
    4年来,在传统支柱产业不断优化的同时,全省的装备制造、现代物流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增速持续加快,全省工业支柱产业发生新的变化,装备制造业率先实现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。山西企业不再眼睛紧盯煤焦铁等资源,生成并壮大了有市场竞争力的非煤企业,一个全新的山西正在兴起。2013年,以太重锻造出第一件百吨级以上的33万千瓦电机转子为代表,全省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,成为继煤炭、冶金产业之后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第三大产业。
    今年8月16日,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在山西财经大学演讲时,充分肯定了山西转型发展之路。他说,在国际金融危机后,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重新认识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,纷纷实施“再工业化”,在战略实施中寻找科技创新战略支撑点和经济增长点的支柱产业。山西以煤为基,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,是非常具备全球战略眼光的,其做法值得肯定。下一步,山西要借助三大技术变革,即大数据时代、智能化生产、无线网络革命,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,做好新能源的开发利用,生产复合材料、纳米材料,在产业融合过程中,完成制造方式的个性化数字制造、智能制造,占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。
返回顶部